- 項目介紹
- 國家介紹
- 申請條件
- 申請流程
- 投資
- 福利
- 教育
- 稅收
韓國存款移民,官方名稱是韓國公益事業投資移民,起始于2013年。投資人向韓國法務部指定的本金保障型無息基金進行投資 3-5 億韓元,存款成功就能拿到韓國政府授予的居住 F2 簽證,投資人本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可在韓國實現合法經商、工作、生活、學習;同時,維持投資5年后可取得F5永住權 ,獲得身份后可無息取回存款,永居身份不受影響。
項目優勢
-
1. 申請條件簡單,無年齡/教育等要求;
2. 背調寬松,不需要解釋資金來源;
3. 審批快速,全程只需1-2個月就能獲得身份;
4. 維持身份簡單,無移民監要求;
國家概況
韓國,是我們最熟悉的鄰居。
在朝鮮半島還沒有分裂為兩個國家之前,這里叫做高麗。長期以來是中華帝國的藩屬國,不論是在文化、傳統、建筑、制度上,都極力模仿中華,有著與中國類似的傳統習俗。
隨著歷史的發展,朝鮮半島分成了南韓和北韓。北韓就是朝鮮,南韓就是韓國。韓國經濟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飛速發展,短短幾十年就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均gdp更是突破2萬美元,邁入發達國家行列,這一段經濟發展被稱為“漢江奇跡”。
20世紀60年代,韓國開始倡導“科技立國”,1966年成立了首個綜合性科研機構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經過對本國科技的培育與扶植,20世紀80年代,韓國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創新的跨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沖擊韓國經濟。執政的金大中政府為應對危機,將發展高科技信息產業確定為國家戰略。
2003年,韓國開始實施“第二次科技立國”戰略,2006年,韓國已經在半導體、手機、液晶顯示器、互聯網普及率和造船業的競爭力在IMD科技競爭力排名中世界第一,技術競爭力世界第六,科學競爭力世界第7。在彭博社《2015年全球創新力排名》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和英士國際商學院聯合發布的《2015年環球創新指數排名》中,韓國分別位居榜首和第十一位。
20世紀90年代,韓國開始成為世界半導體存儲技術的領跑者,半導體也開始發展成為韓國最具競爭力和主導產業之一。
另外,從80年代文化解禁開始,韓國的電影、流行音樂領域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2000年開始,韓劇與韓流在世界更大范圍流行,進入興盛期。
如今的韓國,每年依然可以保持gdp3%的增速,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現代化發達國家。
社交文化
朝鮮民族崇尚儒教,尊重長老,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問他們高壽。和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墨鏡。早晨起床和飯后都要向父母問安;父母外出回來,子女都要迎接。吃飯時應先為老人或長輩盛飯上菜,老人動筷后,其他人才能吃。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
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禮節是鞠躬,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讓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間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時或用雙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點一次頭。鞠躬禮節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韓國官員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輕輕點一下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在社會集體和宴會中,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館里都是如此。
在韓國,如有人邀請你到家吃飯或赴宴,你應帶小禮品,最好挑選包裝好的食品。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辭,最后再倒酒,且要一連三杯。敬酒人應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個躬才能離開。做客時,主人不會讓你參觀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處逛。你要離去時,主人送你到門口,甚至送到門外,然后說再見。
韓國人用雙手接禮物,但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不宜送外國香煙給韓國友人。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你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在贈送韓國人禮品時應注意,韓國男性多喜歡名牌紡織品、領帶、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女性喜歡化妝品、提包、手套、圍巾類物品和廚房里用的調料。孩子則喜歡食品。如果送錢,應放在信封內。
若有拜訪必須預先約定。韓國人很重視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夫人很少在場。
傳統模式:
55周歲以下的申請人,投資5億韓元,無韓國境內犯罪記錄。
退休人士模式:
55周歲及以上的申請人,投資3億韓元,無韓國境內犯罪記錄,并提供等值3億韓元的資產證明(可任意投資組合)。
直接拿F5永住權模式:
1. 投資15 億韓元以上(無年齡限制)
2. 承諾投資狀態維持5年以上
3. 提供國籍國無犯罪記錄
※5年以內預存金額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投資金中途支取時,身份取消
申請步驟共5步,周期為1-4周
1.根據客戶自身情況,判斷是否可以辦理韓國移民,簽約
2.入境韓國進行審核開戶,進行投資
3.辦理申請簽證相關材料的公證人認證材料
4.投資款到賬后,攜帶相關材料遞交簽證申請
5.審核3-5個工作日后,獲得F2居留簽證
韓國經濟
韓國經濟起飛始于60年代初期,爾后30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據世界銀行《1992年世界發展報告》統計,自1965年至1990年韓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年增長率為7.1%,列世界各國之首。按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莫克爾斯提出的“現代國家主要指標”剖析,韓國1990年人均GNP5400美元,第三產業在GNP所占比重為46%,非農業就業人口比例、受過基礎教育人口比例、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人數、城市人口比重、平均人口預期壽命、人口自然增長率等均已達標,可見90年代的韓國已進入國民經濟現代化階段。對外開放進而實現市場經濟國際化被認為是韓國經濟起飛過程中成功的因素之一。國際輿論稱之為“韓國奇跡在戰爭的廢墟上出現”。
一、對外貿易推行由進口替代到出口導向的多邊化發展戰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一片廢墟上誕生的韓國,復經歷了朝鮮戰爭的洗禮,一直到60年初,其GN22P才達到24億美元。為擺脫戰后的經濟困境,提高本國的生產力水平,最初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對于本國生產需要的原材料和生產資料的進口征收低關稅,對于準備由本國產品替代的消費品進口征收高關稅,對于替代進口的國內產業給予財政、金融優惠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經濟和發展生產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進口替代不僅限制了某些國外產品的進口,同時也限制了本國產品的出口,造成既缺乏資源和資本,又缺乏技術和設備的局面,加深了國民經濟對外依賴程度,導致國際收支狀況的進一步惡化,使國內的工業化進展非常緩慢。
50年代與60年代之交,世界上發生了以電子科學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動了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問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強勁的勢頭,促使國際市場容量日益擴大,刺激了各國之間貿易的持續增長。加上美、日出于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援助,為韓國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提供了較寬活的發展空間。據此,從1964年開始,韓國從進口替代戰略轉向出口導向戰略,把經濟活動的重心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采取外貿多邊化和自由化的政策,參與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競爭,以外貿出口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隨后,韓國出口額開始逐年擴大,年均增長達40%以上,在出口貿易的帶動下,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收入及就業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到1990年韓國的GDP業已高達2364億美元,30年來增長99倍。
二、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促進國內外經濟一體化
60年代初,韓國在轉向出口導向型戰略時,資金缺口很大,投資需要增長很快,據此,韓國政府果斷地作出加快引進外資步伐的決定。韓國引進外資的主要著眼點,一是有利于發展出口和國際收支改善的原則;二是有利于關鍵性工業公益事業發展的原則;三是有利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福利事業作出貢獻的原則。30年來,韓國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制定了引進外資的鼓勵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術引進作為引進外資的一個重要方面。在60年代的工業化進程,大膽利用外國先進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形成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重化工業經濟。80年代以后,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以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引進技術的比重,機械制造業占27.8%,電子工業占20.9%,石油化工占16.4%。
韓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為相對剩余資本集中提供了參與國際分工的有利條件。為了擴大出口市場,穩定國際資源進口,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強化本國產業的升級,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降低勞動力成本,80年代以來,韓國推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的策略。韓國政府通過財政、金融等手段鼓勵本國企業向外擴張,在信貸、稅收和保險制度等方面給予優惠。據有關資料顯示,80年代韓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40%以上是靠政府支持籌措資金發展起來的,1988年韓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為4.8億美元。目前,韓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資源開發型產品投資,服務于國內經濟的發展;其次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一些本國限制性的產業,同時降低勞動力成本;再次是對發達國家投資,借以達到引進高科技和現代管理手段的目的。既實現了國內產業結構的現代化,又促進了國內外市場的一體化。
三、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逐步邁向資本市場國際化
60年代后,韓國為擺脫國外的資金援助,求得經濟獨立,有計劃地建立了各種金融機構,發展各類金融市場,逐步完善了金融體系。80年代初,韓國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強國際金融中心的籌建,到90年代初,除國家中央銀行(韓國銀行)在國內建有15個分行,在海外設有8個分支機構外,大力發展商業銀行,其中包括全國性市中銀行(又稱存款銀行)5家,擁有資產約占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75%,其分支機構達1857個;地方銀行12家,擁有資產約占商業銀行資產總額16%;外資銀行69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國,美國的10大銀行就有8家在韓國開設了分行,其次為日本和西歐國家。
韓國的金融市場分為有組織的金融市場即以銀行為中心的短期貨幣市場,非組織的金融市場即以非銀行機構為中心的長期資本市場。韓國政府認為金融業的開放首要的是資本市場的開放,因此于80年代開始實施資本市場國際化計劃。第一階段(1981至1984年)有限度地允許外國投資者通過韓國證券公司管理的開放型國際信托基金和由外國證券公司管理的封閉型基金間接參與投資。第二階段(1985年至1987年)加速韓國投資者間接投資外國證券的活動。第三階段(1988年以后)擴大海外基金的規模,以便利外國投資者間接投資韓國證券市場,準許韓國機構和企業投資外國股票,逐步邁向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金融業的發展已成為韓國政府管理經濟、加速資本積累和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手段。
縱觀韓國經濟發展的演繹過程,可資研究和借鑒的基本經驗:
一是從韓國經濟體制運行情況來看,實行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以政府調控為主,眾多國外經濟學家認為當前韓國仍屬“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它通常實施集中的宏觀經濟決策,并通過指示性計劃和控制經濟參數,借助經濟立法和行政手段,規定產業和企業發展方向,調節國民經濟的運行,以推動主要經濟決策的實施。這對于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均極端匱乏以至無法依靠民族資本的積累來迅速發展國民經濟的情況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二是從韓國政府宏觀決策的選擇來看,特別注重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適應世界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抓位有利時機,及時調整經濟政策和策略。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夠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推行不同的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較早的使國民經濟通過計劃手段,從粗放型發展及時轉變為集約化發展,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關鍵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三是從韓國經濟發展格局來看,實行以貿易為導向,以工業為基礎,以金融為后盾的三元經濟發展戰略,推進市場經濟國際化,形成國民經濟投入和產業的良性循環,為韓國經濟高速發展創造了高能化的結構。對外開放不僅有助于促進各項生產要素在國際范圍內進行交流,達到互補互利的目的,而且有助于適應國際競爭機制,促進技術進步,提高勞動效率,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金融對外開放是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標志,但恰恰是中國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薄弱環節,中國政府要加大開放力度,重點似應在金融開放上大做文章。誠然,目前韓國市場經濟體制仍處于不斷完善之中,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的協調,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的配套等還存在發展失衡的問題,尚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社會保障制度
韓國自1960年以來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社會保障法規。在全斗煥執政期間,“福利國家”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來。
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韓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起步較晚,有待進一步完善,但韓國建立起福利國家所用的時間卻是很短的。韓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險、公共救濟和社會福利服務三方面。
社會保險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雇傭保險、產業災害保險。1988年韓國修定《國民養老保險法》,首次實施了國民養老保險制度。
1999年養老保險和退休金制度惠及到全國國民。醫療保險從1977年開始實行。醫療保險以投保人的保險費為主,國庫補助或其他利息收入為補充。雇傭保險于1995年開始實行。與失業保險不同,雇傭保險不僅對失業者進行救濟,而且用積極的政策手段盡可能防止失業的發生。
雇傭保險費分為失業保險費和雇傭安定與職業能力開發事業保險費兩類。失業保險費由雇主和被雇人各負擔一半,雇傭安定和職業能力開發事業保險費則由雇主全部負擔。產業災害保險是最早普遍實行的社會保險,保險費由雇主一方負擔,保險對象是因工而傷、疾病、殘廢、死亡。
公共救濟是通過國家財政資助低收入階層來保障國民最低生活標準和支援國民自立的制度,主要分為生活保護、有功人員津貼和災害災難救濟三種。生活保護分為自救保護(有勞動能力)、居宅保護(無生活能力而在家受保護者)和設施保護(需要收容到社會福利設施內)。有功人員津貼是韓國政府對殉職或公傷的軍人、警察和公務員,愛國志士等有功人員及遺屬發放的各類津貼、撫恤金以及公共費用減免等。依照韓國1962年頒布的《災害救護法》,韓國政府對因自然災害等而集體發生多數罹災者時進行災害災難救濟,所需費用由國庫負擔70%,地方政府負擔30%。
社會福利服務主要以社會化的老年人、兒童、婦女和殘疾人福利等為主,包括建設老年福利設施、減免65歲以上老年人公共費用、設立有兒童咨詢所、嬰幼兒設施、母子保護設施、婦女職業輔導設施、女性會館等。另外依照相關保障殘疾人福利的法律,韓國政府通過設立殘疾人福利設施、特殊學校為殘疾人提供福利,并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便利。
教育體系
教育在韓國被稱為促進經濟發展的第二經濟。
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創造“漢江奇跡”。在韓國成功的背后,“教育立國”戰略是根本原因之一。
1961年,韓國人均GDP僅為80美元,80%的人口為文盲。韓國政府將15-20%的財政支出用于教育。1975-1985年間,韓國的教育經費從2.2億韓圓增加到35.3億韓圓,增長近16倍。不僅如此,韓國每年還從世界銀行貸款6000萬美元用于教育。目前韓國已經普及9年義務教育,基本消除文盲,是世界識字人口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韓國學生在國際數學和科學競賽中一直保持著出色的成績。2011年,韓國23-34年齡的人口中具有大學文憑的比例達到64%,遠高于OECD國家平均 39% 的水平。在2014年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第二次實施的“全球教育強國”調查中,韓國超越2012年排名第一的芬蘭,綜合排名第一,成為世界教育強國]。
《韓國憲法》明確規定所有國民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20世紀80年代,終身教育寫入《韓國憲法》。
韓國學制為6-3-3-4制,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小學和初中是免費義務教育,并將在2021年全面實施高中免費義務教育。韓國的大學根據設立的主體不同可分為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及私立大學,其中私立大學的數目占到80%以上。
所有高校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要接受韓國教育部的監督。韓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是成均館大學,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98年成立的朝鮮王朝最高學府成均館。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三所著名高校在韓國很有影響。因其英文縮寫首字母為“SKY”,被稱為韓國大學一片天。許多韓國政要都是SKY大學的校友。另外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和浦項工科大學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作為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韓國十分重視稅收。其稅收政策也比較完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韓國人是如何繳稅的。
韓國的繳稅制度也是“兩稅并行”,不僅中央要收“國稅”,地方還會收“地稅”。只是,稅收的立法權和征收權都在中央,地方只能從中央分走一點管理權。如果地方也有征收權與立法權,一旦某地的稅征太高,居民就會居家搬遷。因此,這種規定是保證收稅順利實行的必要措施。
那么,韓國人繳的什么稅歸給中央,什么稅歸地方?我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遺產稅、資產重估稅等,這些與資產、證券、教育和海關有關的稅收,都歸入中央。地方稅要分“三六九等”,再分成省級稅與市鎮稅,居民進行各種登記、給車輛掛牌等交的稅,屬于省級。居民因土地、屠宰家畜和公共設施繳的稅,歸市鎮。
總體來看,收稅后“腰包最鼓”的還是中央,國稅占據所有稅收的80%以上。中央政府對稅收有著絕對的影響力,這能夠保證政府的決策得以實現,達到“上下一心”的效果。正因為如此,韓國才能創造出經濟騰飛的“漢江奇跡”。
近些年,韓國的個人所得稅占比逐漸升高,這說明韓國的經濟發展趨勢較好。在過去,韓國稅收的主要部分是間接稅,這是發展中國家的典型特征。如今,直接稅比重增加,尤其是個人所得稅,比例每年都在上升,甚至比公司上繳的稅都要多,稅收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除此之外,韓國現在正全面加收增值稅。“增值稅”的合作伙伴是“特別消費稅”。二者在稅收領域是一對絕佳搭檔,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對促進經濟繁榮、資金流動很有用。
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稅收條目越細致、清晰,人們自覺納稅的覺悟也越高。從這一點看,近幾年韓國的稅收有了很大的進步。